國際集裝箱的運輸形成與發展
國際集裝箱運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可以分為萌芽期、開創期、成長期、擴展期、成熟期五個階段。
1. 萌芽期(1801-1955)
該時期的重要標志是:歐美地區的發達國家在國內開始嘗試陸上集裝箱運輸,運輸距離較短。后來在歐洲各國之間進行陸上集裝箱運輸的合作。由于公路和鐵路集裝箱運輸不統一,制約了陸上集裝箱運輸的發展,集裝箱運輸發展緩慢。
2. 開創期(1955-1966)
該時期的重要標志是:沒貨首先用郵輪、件雜貨輪改裝了集裝箱船舶在美國沿海從事海上集裝箱運輸,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。海上集裝箱運輸獲得成功,為實現國際遠洋航線的集裝箱運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3. 成長期(1966-1971)
這一時期的重要標志是:集裝箱運輸從美國的沿海運輸向國際遠洋運輸發展。從事集裝箱運輸的船舶為第一代集裝箱船,其載箱量在700TEU~1100TEU之間。有了集裝箱專用碼頭,1965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頒布了一系列國際標準箱的規格,其中長度為6.1m(20ft)和12.2m(40ft)的標準集裝箱成為國際集裝箱運輸中的常用箱。由于集裝箱尺寸的標準化,使得裝卸集裝箱的工具夾具有世界通用性。這些,都為集裝箱運輸向多式聯運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4. 擴展期(1971-20世紀 80年代末)
擴展期的重要標志是:集裝箱運輸迅速發展,世界各主要航線開展了集裝箱運輸。出現了第二代集裝箱專用船舶,集裝箱專用泊位從無到有,泊位不斷增多,港口裝卸設施專門化、現在化、在運輸組織上出現了集裝箱多式聯運。集裝箱管理水平不斷提高。由于集裝箱運輸具有運輸裝卸效率高、成本低、效益好、運輸質量高且便于開展國際多式聯運等優點,因此,集裝箱運輸深受貨主、輪船公司、港口及其它有關部門的歡迎,在1971年至20世界80年代末發展及其迅速。其國際遠洋運輸航線從歐美擴展到東南亞、中東及世界各主要航線。
5. 成熟期(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)
其重要標志是:集裝箱運輸船舶、碼頭泊位、裝卸機械、集輸運的道路橋梁等硬件設施日趨完善,集裝箱運輸的經營管理、業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到那個商務軟件越來越現代化。船舶大型化、碼頭深水化、運輸組織的聯運化、競爭激烈化是發展趨勢。
相關資訊
同類文章排行
- 集裝箱配件之板材
- 集裝箱板材之底板
- 集裝箱的三大種類——應該怎么挑選集裝箱
- 關于選購集裝箱活動房的注意事項
- 集裝箱配件大全 下
- 集裝箱角件尺寸,角件種類與作用(3)
- 集裝箱角件尺寸,角件種類與作用(2)
- 集裝箱角件尺寸,角件種類與作用(1)
- 關于集裝箱的6個冷知識,你知道嗎?
- 哪些貨物不能通過集裝箱海運?特種貨物怎么選對集裝箱?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